• Font
  • Family
  • Foundry
  • Designer
  • Sample
  • Article
  • Help
Fontke.com>Article>Details

超小型出版(Subcompact Publishing)

Date:2013-04-07 23:56:39| Industry|Browse: 172|Source: Type is Beautiful|Author: Eric Q. LIU
  • Follow FontKe on Wechat to get Zcode
  • Scan the Qrcode to participate in the SVIP lottery
Introduction读者和作者们逐渐意识到,由传统出版商牵头的“搬迁”式电子出版并不能适应新的阅读环境和习惯。于是以“The Magazine”为首的

读者和作者们逐渐意识到,由传统出版商牵头的“搬迁”式电子出版并不能适应新的阅读环境和习惯。于是以“The Magazine”为首的各种新型电子出版尝试逐渐展开。本文的“超小型出版”的概念由设计师和研究者 Craig Mod 提出,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他梳理了近期的一些尝试,并探讨了作者认为理想的电子出版模式。

作者/ Author: Craig Mod © 2012原载于/ Original from: Subcompact Publishing, craigmod.com, 2012图片/ Images: 除特别说明外,Craig Mod © 2012翻译/ Translation with permission: Eric Liu。作者授权 Type is Beautiful 译成中文,转载请按照 Creative Commons 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我在稳定运转的仪器和机械装置里看到了上帝。” ——巴克敏斯特·富勒(译者注:Richard Buckminster Fuller,1895-1983,美国哲学家、建筑师及发明家。)

极碟吞噬了软盘。CD 吞噬了极碟。DVD 吞噬了 CD。SD 卡吞噬了胶片。LCD 屏吞噬了 CRT 屏。电话吞噬了电报。短信吞噬了交谈。平板正在吞噬我们的纸张……

设想有这样一张桌子:数百米长,木制。有磨损却上光。陈旧还有目节。宽够一人。

现在——把你所拥有的全部电子出版工具从空中丢到这张桌子上。无论是基础架构还是字体排版,还有平台和设备统统掏出。把它们分解为最小要素,一并摊开。

搭一把梯子。把它放到桌子旁边。爬上去俯瞰一切。

你能看到什么?你能做出什么?一份杂志

当我第一次看到“The Magazine”的时候,我笑了。我笑了,是因为它是那么合理,清晰,这一切都如此显而易见。它就像一个理想的移动出版容器。毫无冗余,全是实质,立竿见影。这款应用程序毫无奢华但步步到位。这种程序会被所谓掌管“未来出版”的巨头们视为异端,因为坦白的说,它很无趣。我们觉得好像以前看过这种东西,但是——真的吗?在与著名的哈佛商学院教授 Clayton Christensen(克莱顿・克里斯坦森)谈到新闻报刊产业时,Joshua Benton (乔舒亚・本顿)指出:“那些新近的捣乱者质量低下,所以并不真的值得关注。”1但让我们还是来关注一下。汽车与出版1967年本田发布了 N360 款汽车。在日本,N360 属于“轻自动车”(kei),它是一辆“超小型”汽车,一辆轻量汽车。

Honda N360 是一款性感的小猛兽 图片源自 kemeko1971

我可以想象,本田的工程师们聚在一起,把所有汽车设计和产品技术全部拿出来摊在我们那张破旧的木头桌子上的场景。他们围坐一起,问到:“用这些材料所能做出的最简单的东西是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本田——这家从1949 年开始一直制造摩托车,到后来的1963年才开始生产汽车的公司把他们的一个摩托车引擎安到了 Mini Cooper 似的车身上。这辆车有 31 马力,很可靠,很便宜,而且一加仑汽油可以跑 39.4 英里。2这款 N360 是美国汽车公司做梦都无法生产出来的车型。但是你不能责怪他们:美国人没有动机去做这样的梦。和美国汽车业不同,日本的汽车业不必被行业方向和历史遗产所拖累。而只有在没有任何传统包袱时才能抛掉一切勇往直前。在软件行业我们常谈论 MVP,即“最小可行性产品” (Minimum Viable Product)。而 N360 就是一款最小可行汽车。N360 并没在美国上市,但其后继产品——同样可爱的 N600 则出现在美国市场。之后是“本田思域”(Honda Civic),再之后不久就是石油危机了。后来的故事大家应该都知道了吧。“他们开始做超小型汽车的事曾被广传为笑谈。现在他们造的雷克萨斯开始能与欧洲最好的车一比高低。”3——Christensen, Skok, Allworth本田在汽车行业原本没什么名声。但是他们用一款适合大众消费者的车型站稳了脚跟并赢得了市场份额。他们做出了一款“超小型”汽车。所以我问:电子出版行业的“超小型”在哪儿呢?现状纸质书刊杂志所具有的易用性能给我们一种植观的暗示。基于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读者可能从前从后某个方向开始翻,但之后就几乎是单一线形的,这是常见的一个显而易见的接口。4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上的书刊杂志就没这么明显。它们复杂到必须要有一个引导页面来解释如何使用。

怎么读?

我们为什么坠入到了如此复杂的接口里?Homer因为我们被霍默・辛普森(Homer Simpson)影响了。当有人要辛普森设计一辆他认为的最理想汽车时,他造出的是那辆“The Homer”。因为可以自由发挥,他的原则是“多多益善”,结果他添加了三个喇叭和一个特别设计的隔音儿童罩。他在普通汽车上加盖了更多玩意儿。更多的喇叭,更多的杯架。

The Homer

在产品设计中,做加法是最单纯的思维方式。要把一个旧东西做得像一个新东西,这是最简单的一个方法。然而艰难的工作其实应该是:把产品放到当前环境里重新考量。所谓的“当前”可能和产品最初开发的当时会非常不同。我们的当前多年以来,传统出版业一直面对“电子出版”这个威胁。但是一个奇特而又正常的现象出现了:一个新的与传统无关也不遗传统所支持嫡出版生态圈逐渐出现,它开始搅乱传统出版界,不断沸腾,越来越难以忽视。5几年前,要做“出版”初创公司的往往是由以下两种仁之一6:与传统内容身态系统无关的技术人士与技术人士无关嫡传统内容身态系统的从业人士而在当时若要起家从事出版业,二者都是必要的:拥有基础设计和产品开发的技术人士,以及能掌管内容的从业者。它们需要的——同时也往往是它们所缺乏的——是双方的一种共鸣。而如今,这一点却不再清晰。传统的从业者们的内容已经变得没那么重要,新的内容创作者却脱颖而出,且已经成为新生力军。7以史为鉴,像“The Huffington Post”和“BuzzFeed”这样的新生势力成为新的新闻聚合点并跟上价值网络的步伐并非意外。刚开始,它们可能只是收集一些可爱小猫的照片,但现在它们已经涉足政治,从单纯的收集转变为创作原创内容。甚至“The Huffington Post”的报道还获得过普利策奖。——Christensen, Skok, Allworth我们可以根据一些新近的例子来看看这个潮流是如何演进的。Matter

2012年11月14日 Bobbie Johnson(博比·约翰逊)与 Jim Giles(吉姆·贾尔斯)发布的新杂志“MATTER”可能可以作为来到这个新生空有时优质出版者的代表。2012年3月他们在 Kickstarter 从2500名赞助者里攒到了14万美元——大概等于普通科技初创的一轮天使投资。8利用这些资金,他们创建了自己的网站,雇了一作者和摄影师,决心开始开拓优质又付费的新闻领域。按他们的话说:MATTER 并非一个普通网站,也非一本真正的杂志,或一本书。MATTER 是另一种存在——一个优质新闻的新模式。优质新闻是一个从印刷到电子媒体转变中一直被严重冲击的领域。我们认为我们应该专注售卖独立的长篇报道,并面向任何设备,无论是电脑、手机、电子阅读器还是平板,都应该成为为出色报道付费的一种可持续方式。多好的一个愿景!并非普通网站、并非普通杂志、并非普通书籍。这完美地涵盖了我们作为电子出版者所需要的初始空间。他们出版的第一篇文章有7,826字。你可以预览,也可以花0.99美金购买。付费之后你可以得到:没有广告可以专心阅读的网络版用于 Kindle, iPad 或其他阅读器的电子版可被邀参与作者互动问答活动他们也有会员制——会员可以加入编辑部参与编选工作。MATTER 正在建设他们最有价值的资产:社区。他们饥饿并且富有才华。而他们只是冰山一角。并非普通网站、并非普通杂志、并非普通书籍。不管他们会是什么,我们将会喜欢上这种形式——应该很快。拟物色商业模式拟物主义在传统上是一个设计概念。我们把机械相机快门的声音带到数码相机上,因为这样感觉比较好。我们在电子书应用程序中加上翻页效果,因为这样看起来比较熟悉。但拟物主义也能进入商业范畴。像 MATTER 这样嫡出版者,抽出传统中最好的部分——对编辑美学、叙事方式、工艺的理解——并针对电子平台改变内容构成和发行模式。这是很少见的。“商业拟物主义”出现在当我们不假思索地决定,要把植根于某种媒介的商业模式带入另一种媒介的时候。商业拟物主义正在出版界蔓延,而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杂志。来看看“报刊栏”(Newsstand)里的这些封面吧:

电子杂志的“封面”

没有一本杂志封面能够看清。这看起来像是设计上的拟物主义,但它不是。没有一位设计师看到“报刊栏”里的这些封面就拍板说:“太完美了!发布吧!” 这是一种商业决策和一种遗产式结构。9旁观者清。让我们退一步考虑问题:一本普通的纸质杂志具有以下特征组成:每期内含十几篇文章。期刊按照一个月周期运作。所有文章要捆绑起来同时发布。几乎所有这些特征都是迁就于发行流通和生产制约的结果。印刷和装订工作需要一定的时间。发行又要占去一段时间。为了能找到内容时效性和上市期的平衡,一个月时间的确是比较合理甚至迅速嫡出版周期。新瓶旧酒那么,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电子杂志依旧依照这种进度,并保持和印刷品一样的文章数量呢?还要使用同样的封面?当然,这么做可以更容易地使各媒介版本保持同一进度。不用重新设计。不用重新测试(或者根本就不测试)。不幸的是——从电子书籍所特有的用户体验来看——在这些传统制约的束缚之下,几乎不可能做出具有电子平台特征的杂志。为什么?因为平板和智能手机与纸质印刷品的用法完全不同。参与新兴出版界的一个最大好处就是,你不必跨越多个媒介发布作品。10你或许甚至应该仅专注于电子版。也许发展一段时间后——根据市场需求和内容质量——你可以再考虑为自己嫡出版物做一份纸质版,让其具有更强的刊物感。11那么,所谓电子出版的“特有”的性质又是什么呢?“超小型出版”宣言超小型出版工具首先也必须简单明了。几乎不需要旨示。让人一看就懂。编辑和设计的决策,要考虑到电子版的发布和消费模式。针对丢到桌上的相关出版技术我们要扪心自问——用所有这些手段,我们能做出的核心物品是什么?我们要的是一个个 N360。我认为,超小型出版工具和编辑风格应该(但不仅)具有以下特征:小份期刊(3–7篇文章)小文件尺寸电子版特有的订阅价格流动性嫡出版周期可以滚动(不分页不标页数)清晰的导航基于 HTML针对 web 开放这些特征有很多是互相映响的。我们来仔细看一下。小份期刊

我已经写了相当多 文章提出,在电子出版中需要创建一个“边界”感。最简单也是最直观的实现方法就是,你发布给用户的数据量要有节制。12要掌握一本含有20篇文章电子杂志的分量,要比掌握,比如说只有5篇文章的电子杂志的分量要难得多。保持较少的文章数量也有助于减少文件大小并简化导航。小文件尺寸

当今大部分的软件里,速度被严重轻视——电子杂志也是如此。在拥有最小实用化产品时,速度(伴随着流畅和愉悦的用户体验)绝对是最应该优化的。给出版物加速的一个手段就是尽可能保持小尺寸。只要你限制每期的文章数量,这很是容易做到的。合理的订阅价格

理想情况下,电子版的订阅价格应该体现的是制作一款具有电子特征产品的商业运作成本,而不是维持纸质印刷品的成本。这也是电子优先出版物的另一个优势——没有了从纸质版到电子版的迁移过程,因此也没有了相关费用。流动性嫡出版周期

有了更小的期刊容量,出版日程就更具有流动性。我再重复指出,要创造一种强烈的“边界”和“掌握”感,不以每天发布十篇文章为目的,而是以一种相对宽松的周期发布一些高质量的文章。根据你出版内容类型的不同,也许每日更新会觉得太琐碎,而每月更新又会导致积攒过多,所以电子版每周更新会让人觉得更为合适。滚动(暂时)

当我在2012年“Books in Browsers”研讨会上首次提出这些观点时,“取消分页”是最具争议的一点。我并不是否定所有的分页功能,但是请记住——我们现在讨论的是超小型出版最核心的特征。任何无关或者过于烦杂的都应该删去。这两年半来我一直在分析平板和智能手机上的滚动和分页功能。如果内容无固定格式,分页是轻而易举的事。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某些分页功能使应用程序的复杂度剧增。对于技术人员来说,要漂亮、简洁、具有电子版特性、且连贯一致,还同时必须高速 ——分页功能对于“超小型”制作来说难度太高了。而且,一旦排除了分页,导航瞬间变得非常简洁,可以让读者专注于内容。比起差劲的分页,不分页绝对要好得多。清晰导航

导航必须连贯通用,且容易理解。超小型出版的应用程序不需要那些复杂的“如何使用”和“教程”页面。你也不应该特地请明星来教读者如何使用应用程序。和纸质书刊杂志一样,互动应该直观、浅显而易懂,不能让用户迷失方向。通过限制每期的文章数量并删除分页,很多导致复杂导航的路径自然可以回避。基于(类)HTML 技术

我在这里提出的 HTML 也包括 epub 或 mobi 以及其他派生于 HTML 的技术。HTML 已经毫无疑问地成为所有文本(也许也包括互动) 内容的未来格式。超小型出版系统使用 HTML 可以保证将来向其他各个平台的可移植性和耐用性。我们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技术员的负担,因为几乎所有计算机设备都内置有高质量的 HTML 渲染引擎。针对 web 开放

很简单:发布到平板设备的任何内容都应该在公众的网络上有一个相应的、可触摸的页面。没有公开地址的内容无法为网络上的互动共享功能所使用,这和内容不存在一样。出版界需要解决的问题《变革者的困境》(The Innovator’s Dilemma)的作者 Clayton Christensen(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喜欢用“未尽事宜”理论来分析消费者和产品的关系。13他提出:基本的概念是,人们并不会主动地为要买东西去四处搜寻,而只是随遇而安,只有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才会寻找解决办法——到这个时候他们才会需要某个产品和服务。以此观点来考量商业问题的重要性在于,分析的基础单位不是顾客或者产品,而是工作本身。在最近的《尼曼报告》中他谈到了新闻产业的衰退,利用“买一杯咖啡我要排队,所以我要消磨十分钟时间”的例子,他提出了一个现代版比喻:遇到这个情况的人会用他们的智能手机来把这十分钟用于娱乐或者学习。更当前的问题针对近年来的电子出版,还有很多很多不尽人意的“未尽事宜”。其中困扰我多年的一个问题就是缺乏向网站、作者或者出版商付费“订阅”的一个理想方式。当找到一位我所青睐的新作者时,往往没有一个简单且适合电子平台的办法为他的内容付费。RSS 的数据保存和信息包构造虽然适用于订阅,但从一个“正常”消费者角度来看,RSS 绝对不是一个合适的选择。(这就像没有 github 的 git)实际上,创建一个更好的面向消费者的 RSS 就能解决上述问题。根据这种基本思路,订阅应该是快速、轻量、可预见、可靠并能本地缓存的。向一个作者或出版者付费的过程中,你看似是为内容付费,而实际上是在为一个具有以上特性的优秀阅读平台付费,内容只是其中附带一部分而已。勾划一个系统在最开始,让我们来勾划一个世界上最简单的桌面编辑系统吧。

我们的最简单编辑系统

这个系统有三栏:期号、文章和文章内容。你点选其中一期就会出现文章列表。你点选其中一篇文章就能读到内容。在底部有一个“发布”按钮。仅此而已。那么,这会发布到什么地方去呢?公众网络对于大部分内容——在多数情况下——出版者需要把他们的内容发布到一个公共而可靠的地址之后才可能会有收益。所以对于发布来说,显然首要的地方就是网络。这很容易。我们已经做了将近二十多年,而且也有大量成熟嫡出版工具。在开放的网络上,首先要针对阅读优化,之后再做引导:可以是一个可下载的应用程序或者是购读的邮件。但无论如何你都不能牺牲阅读体验。牺牲网络阅读体验意味着牺牲网络共享(没有人愿意分享那些难读的东西)——而被分享才是我们再网络上出版的目的所在。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台式机——网络——这都很简单。平板和智能手机却依旧很困难。

发布到网络很容易,要轻松发布到平板上却不可能

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用法与桌面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不同。它们经常无法联网。智能手机用户只是浅尝并想要迅速获得内容。而公开的网络并不总是获取内容的最快方法:网站(大多都)并没有离线缓存,一旦网络断开,内容也就无法接入了。为了把平板电脑问题简化一下,我们把焦点转向针对 iOS 设备嫡出版发布。有谁能建立一个发布机制,可以把内容从我们的编辑系统后台无缝地推送给读者呢……“报刊栏”啊!不是有么!苹果的“报刊栏”(Newsstand)!苹果的“报刊栏”?“不就是之前说的充斥着那些糟东西的地方?”你会说。或者,“哦?是那个我从来没打开过的文件夹吗?”在平板电脑短暂历史里,“报刊栏”也许是最未被利用、最被忽视的一个发布工具了。如果能回过头来从正确角度来看的话,你会发现它的神奇之处:在一个合适的指定场所,具有后台下载,离线阅读,RSS 缓存功能,人们可以选择订阅,还可以付费。它帮我们解决了这个“未尽”的事宜。The Magazine我们再回到 The Magazine 杂志。该杂志创办者 Marco Arment(马可・阿门特)说:我并不认为 The Magazine 是“杂志界”的一员,这就像说博客不是“出版界”的一员一样。这些词给人过于陈旧的体制感,而我们做的是崭新和实验性的东西。他继续说道:很多 iPad 杂志都背负着印刷时代的那些不必要而又昂贵的包袱。很多原创于电子平台的杂志还依然背着印刷时代的包袱,因为他们觉得这些包袱都是必要的。14从某种意义上说,Marco 做出的是一台 N360。他设计并编制出了第一份真正面向平板电脑超小型出版物。每期只有四五篇文章。每期容量只有几个 MB 大小,这意味着下载只需几秒钟时间,而不像许多其他电子杂志一样需要几分钟甚至几个小时。订购价格是每月1.99美金。订购功能通过“报刊栏”平台完美完成。每月发布两期。它是一份没有分页的应用程序。导航方法一贯到底而且非常直观。基于 HTML。用户接口和用户体验

这个应用没有任何特别功能。主要阅读荧幕上只有三个选项:上下滚动阅读当前文章点击右上按钮可以共享当前文章点击“汉堡包按钮”调出目录仅此而已。别无他物。如果再仔细思考一下,用户接口可以更少:共享按钮几乎很少使用,汉堡包按钮也很多余;用户可以在页面任何地方随时从左到右滑动调出目录。The Magazine 不需要使用指南,不要引导页面或者花哨的视频。这个应用程序模仿了纸质刊物般的直观和可用。

“汉堡包按钮”

每份期刊由于每期都是小容量,The Magazine 极大减轻了目录的复杂度。也没有必要缩放或者制作缩略图来把握每篇文章的长度。如果每期只有四五篇文章,读者能很直观地感受到边界。导航也只需要一个简单的列表即可。

一个简单直观又具有边界感的目录

向右滑动,一期内容就可删除,并缩为列表的一行。点击一下已删除的内容即可在数秒之内再次下载完毕。链接The Magazine 对链接的处理也很智能。点击一个链接,注释即出现在荧幕下方(在 iPad 上是跳出一个浮动窗口)。作为脚注,这非常有效。作者把链接页的内容做了总结,只有读者仍然还想访问时,才需再点击访问。

链接/脚注接口

这创造了一个非常扎实的阅读环境。不会触碰到意外的按钮,不会迷失方向。The Magazine 里只有两个画面:阅读文章画面和翻动的目录画面。报刊栏也许这整个用户体验中最神奇之处应该是 The Magazine 与苹果“报刊栏”的整合。报刊栏提供了两项重邀功能:后台下载内容付费订阅在 iOS 中能允许第三方应用程序后台自动下载内容的地方只有“报刊栏”。这意味着,只要 Marco 在 The Magazine 后台点击“发布”按钮,新闻章几乎马上就可以发给读者。这也意味着,读者无须在上飞机或乘地铁之前焦急下载内容。只要新内容一来就会自动保存供你在离线享受阅读乐趣。“报刊栏”还省去了付费相关的那些复杂和信用问题——钱是付给苹果而不是 Marco。这个平台还提供了首次免费阅读,之后可以——无缝地——切换到自动更新的每月付费。开放网络最后——也是理所当然的——The Magazine 有其自己的网站。

网络版 The Magazine

The-magazine.org 集中针对两点进行了优化:阅读并引导致下载 The Magazine 应用。在现阶段还不能在线阅读全文。我很希望能针对全文或部分公开做一个 A/B 二选一测试。我的直觉认为,全文公开并不会影响应用程序下载和订阅。但是分享却会大幅增长。比起截断文章,用户们更喜欢分享一个全文链接。分享的增加意味着能吸取更多的关注——如果转化率保持不变——这意味着会有更多的下载和订阅。说到刚才提到的“未尽事宜”——用户也许会更愿意为 The Magazine 提供的这种能方便保存又简单便捷相当舒适的阅读体验而掏腰包,而不是单纯获得单篇文章的全文。

The Magazine七个抓屏展示的一款超小型出版物

在简单几屏里,The Magazine干脆俐落地回答了我们在超小型编辑系统中的问题:点击“发布”之后你的内容到哪去?简洁The Magazine 的简洁程度令人振奋。而对于传统出版业者来说这正是他们所期待的应用程序,这是众望所归。我们再来听听 Christensen 是怎么说的吧:一般来说,破坏性技术不会影响主流市场中已经确定的产品。但是它们也能折射出一些(往往是新的)客户价值。基于破坏性技术的产品往往更廉价、更简洁、更轻小,而且通常更便于使用。我们是新客户:新读者、新作者、新出版者。The Magazine也的确比其他出版应用更廉价、更简洁、更轻小、更便于使用。我们不难把像 The Magazine 这样最轻小容器与深度分析期刊 MATTER 的编辑美学联系起来,并能得到更令人振奋的启事。那么,为什么 MATTER 不发布到“报刊栏”上呢?因为有一个巨大的障碍:你必须编写一个 iOS 程序。对于很多出版社来说,这是成本非常高的一个尝试。而且麻烦的是,出版社往往都不擅长于制作软件。作为一名程序开发者,Marco 制作出了一款最具有电子特性的现代平板平台出版物,这给予我们两点启事:程序开发者是当代的魔术师。在很多业界,这已非常明显,在出版界这同样开始变得明显。Marco 能很快地制作出 The Magazine 因为他看到了“报刊栏”这个没被充分利用的平台并深刻理解其特性。他能知道这点是因为他是一个程序开发者。“报刊栏”并不是从一个出版业界会议上发布的,它源自 WWDC。出版界生态系统正面临着全面崩溃。Paul Graham(保罗·格雷厄姆)的文集《Startup Ideas》15中他把 Marco 这类开发者称作“自发制作人”(self-motivated producer)。知道如何去破解,这就意味着,当有了新想法你就可以马上付诸实施。这并非绝对必要(Jeff Bezos(杰弗里·贝索斯)就做不到),但这是一种优势。但当你在想一个新点子,比如要把一个大学生名簿放到网上做成 Facebook 时,这就是一个极大的优势——不是单纯觉得“这是一个有趣的想法”而是“这是一个有趣的想法,我今晚就试着做个测试版”。如果你既是程序开发者又是目标用户那就更好,因为其后制作新版本和找用户测试的过程在一个头脑里就能源成。Marco 不单纯是一位对出版感兴趣的工程师,他是一位超小型出版的巨头。他在所谓嫡传统出版业界外幸福地生活着。除此之外,他还制作了许多播客、一份杂志、一个阅读应用程序,还有很多企划阅读书目……所有这些都是用简单工具制作并包装在最小化容器里的。要成为一位未来嫡出版界的破坏者,必须要注视技术的动态;即便你觉得自己可能不是很擅长。立足于破坏与混乱之间我们已经走至一处穷途绝地,这个工具和系统的浪潮已经与传统毫不相关,全新事物正蓬勃涌入。再次引用 Paul Graham 的话:当新兴事物吞噬既有系统时,通常是通过大公司所忽视的那些小众却重要的市场开始的。如果大公司显出不屑的态度那就就更好了,因为那些蔑视往往会晤导它们。2012冬天是第一次迎来大量关注平板电脑的消费者的假期,有几款相当不错的产品同时上市(各自占有不同价位)供公众选择。2013年应该会是电子出版转折之年——特别是针对行业外人士,否则我可不知道还需要有什么市场环境才能促成新局面。我们当前的工具有点破旧,有点老土,有点太执拗于过去。The Magazine 是超小型出版的第一个出式样板,它利用了“报刊栏”这个已有却未被活用的工具来简洁地发布电子特色的内容。我坚信,会有更多嫡出版者跟进发布类似的电子杂志。或者,更好的情形也许是:有人可以创建一个系统让大家能以最少的成本和最简单的步骤来制作像 The Magazine 这样运行于“报刊栏”的应用程序(编者注:如29th Street Publishing)。置之不理很简单。嗤之以鼻者也不少。为什么不加入到赞同者的行列中来呢?带上我们所有的电子出版用的钉锤榔锹,并把它们摊到那张旧桌子上吧。爬上梯子,俯瞰自问:“我能做出什么样的超小型出版呢?”

跟进阅读、启事和鸣谢

本文——“超小型出版”的整体概念得到了下述各处的极大启事:

Clayton Christensen, David Skok and James Allworth、刊载于 2012 年秋季号 《Nieman Reports》。若您对本文感兴趣,我强烈推荐您阅读这篇文章。Marco 的 The Magazine ——这款应用程序帮助我总结了对这些主题的思考。Christensen 为报告做的一篇追加采访也非常值得一读。包括一些相关和不相关的内容,他有一场精彩的关于衡量我们人生的 TEDx 演讲。如果您和我一样没有特别宗教信仰的话,可以在脑海里把“上帝”这个词换成“谷歌”,这样一切便非常容易理解。(“谷歌会在你死后审判你的一切。”——哦,对,的确谷歌会的!)注释里有很多关于 N360的链接,这的确是一部轻巧的好车。开它出来兜风的想法占据我脑海几至偏执。感谢这些人(知名和不知名的——我在找你们呢,战后的本田汽车工程师们!)创造了这么美妙的东西。注释:Clay Christensen on the news industry: “We didn’t quite understand…how quickly things fall off the cliff”, Nieman Reports, October 2012↩若您对 N360 感兴趣,请查阅维基百科。还有人将其改造为电池驱动。当我与日本出版社高层谈及用 N360 时,他们高兴地笑了,并谈了他们对这部车的喜爱。按照官方解释 ‘N’ 代表 ‘norimono’ (“乗り物”,即交通工具),但他们说这个绰号实际上来自’N-koro’ (Nコロ)意思是’N-咕噜咕噜转’因为这家伙转得快。↩Allworth, Christensen, Skok. Breaking News: Mastering the art of disruptive innovation in journalism(Breaking News: Mastering the art of disruptive innovation in journalism). Nieman Reports, October 2012↩我在Books in Browser 2011 做了名为“Just Keep Swiping”(继续划动)的演讲,讨论并总结了在阅读应用中植入一个直观、线性导航的想法。↩应该说已经持续好几十年了。我们可以从技术角度来讨论,我们预想到了更好的消费设备d出现,并为此一直在为建设和改善电子出版的工具和平台。博客在90年代末就有了。Live Journal 还有 Geocities 这些旧平台都超过当时的接受能力。Twitter 也是这个浪潮中出现的一个平台,但考虑到它们无法进行很好保存归档,我更愿意把它们归为传媒 而不是出版 行业。↩与前一个注释不同,这里所谓的“出版的启动”是指我们与“传统”协作,也就是那些专注于“书籍”(无论何种形态)和“杂志”嫡出版公司。专注于容器的公司。培养作者(或者聚集出版者)的公司。重点把老内容转移到平板,或者为平板制作新内容的公司。这些和博客,WordPress 等有些不同,虽然近似但并非一样,差别在于一些小而特定的技术决策上。↩我必须要在这里补充一下,大量的现职出版人员当然是很重要的。但对于从今天起家嫡出版者来说,建立一套动作迟缓嫡出版生态系统已经没有那么必要了,而应该邀请新内容制作者。为那些新制作人更应该启动一套新平台,而不是沿用传统平台。若能同时做到二者自然能成赢家,但历史告诉我们这会非常困难。↩天使投资无须给出资者转让股份,这也是 Kickstarter 一大好处。访问 MATTER 网站 readmatter.com,或访问 Kickstarter campaign. ↩关于封面我已经在《Hack the Cover》中写了很多,craigmod.com, 2012 年 6 月。↩但的确有好多平台——这又是一个另外不同的问题。↩论“边界”:Mod, Craig. How magazines will be changed forever(杂志如何永远改变). CNN, October 2012 ↩为促进消费而限制数据这一方发,做得最好公司也许的是 Facebook:其 Newsfeed 堪称是关联分析和数据过滤的一个现代奇迹。其算法适用于每个用户,把速度和密度与用户需求相匹配。这这许与我们的“传统”出版讨论没什么关系,但仍值得继续思考。↩“未尽事宜”详见 jobstobedone.org。Marco Arment:Foreword(前言),The Magazine,2012年10月。↩Paul Graham:《Startup Ideas》. paulgraham.com,2012年11月。↩关于作者Craig Mod(克雷格・莫德)是一位独立撰稿人,出版人和设计师,住在加利福尼亚湾区(常住东京,有时在纽约)。他是MacDowell Colony 成员、TechFellow, 2010-2011 年在 Flipboard任产品设计师。其作品主要刊载于《New Scientist》, 《The New York Times》, CNN.com, The Morning News&,《Codex: Journal of Typography》等处。鸣谢Peter, Erin, Ashley 和 Max 给予的敏锐洞察和启发。

0
  • Follow FontKe on Wechat to get Zcode
  • Scan the Qrcode to participate in the SVIP lottery
Relevant font foundry
超小型出版(Subcompact Publishing) Comments
Guest Please obey the rules of this website. Unclear?
超小型出版(Subcompact Publishing) Latest comments
No releva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