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ont
  • Family
  • Foundry
  • Designer
  • Sample
  • Article
  • Help
Fontke.com>Article>Details

Metahaven:批判性设计的元避风港

Date:2013-08-01 22:31:23| Design|Browse: 806|Source: Type is Beautiful|Author: 钱 争予
  • Follow FontKe on Wechat to get Zcode
  • Scan the Qrcode to participate in the SVIP lottery
Introduction(来源:Hyperallergic)Metahaven 是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家平面设计工作室,由 Vinca Kruk 和 Dan

(来源:Hyperallergic)

Metahaven 是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家平面设计工作室,由 Vinca Kruk 和 Daniel van der Velden 合伙创办。这家工作室的特别之处在于,除了外部委托它还自发地进行设计、研究及出版,而且专注于跟政治及社会问题有关的项目。

Metahaven 的另一特别之处就数它的名称了。Meta 源自希腊语,作为自首的基本意思是“后设”(在……之后)。现如今它的语义和用法已更为泛化,跟某个具体概念组合时常表示关于概念的(自身范畴的)概念——比如 metadata 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常译作“元数据”。Haven 的渊源大概可以追溯到工作室成立之初乃至更早的一个特殊项目,它跟互联网数据避风港(data haven)HavenCo 有关。传奇的是,这个虚拟空有时的数据避风港坐落于一个真实却又遗世独立的人造港湾——西兰。

西兰,何许国也?

西兰(Sealand),字面义为“海地”,但此海地非彼海地(Haiti)。

西兰公国(Principality of Sealand)是一个未被承认的实体,位于大西洋北海海域的英国王家怒涛堡垒,距英格兰萨福克郡海岸约十三公里;它本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默恩塞尔海洋要塞。

——仅凭一段维基百科,实在未能尽述。Metahaven 通过平面设计的手段,以自己的方式为西兰勾勒出一种形象。

最初得知西兰的是 van der Velden,其时他正为一本建筑学期刊做设计。恰巧有期专题关于岛屿,编辑会议上就提到了这个另类的地方;那时已是互联网泡沫的晚期,西兰还在尝试建立自己的电子商务(HavenCo 数据避风港)。孤家寡人的主权跟残破的创业梦想结合在一起——某种富有抒情意味的视觉形象塑做工作勾起了 Metahaven 两人的兴趣,就好似要去打造某个家族纹章。形象识别与国家地位相结合——作为一项理论研究工作,它同样丰厚充实。

据 van der Velden 所言,西兰的初衷就是其创立者 Roy Bates 送给妻子 Joan 的一件礼物——他对妻子深爱如斯,以致要赠与她“王妃”的称号。然而在前互联网时代,此等虚名几乎毫无意义。也因此“这种行动与生俱来就是真诚的,这正是西兰最棒的地方”,van der Velden 如是说。

事实上西兰早已制作了传统的国家地位象征物,包括硬币、邮票、护照等;市面上也出现过相应的伪造品。Metahaven 意识到,任何类似硬币或邮票的实体象征物都极不可靠。互联网时代中,抽象的概念或符号很难长久稳定地跟某几个固定的图像或实物进行捆绑。于是 Metahaven 反其道而行之,着手去创造这么一批徽标:它们不会被实体化,而是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不断流通,并基于某种符号与图像之间的关联性来持续扩增。拿 van der Velden 自己举过的例子会更容易说明:假设某人雇凶谋杀了 Gianni Versace(意大利著名品牌 Versace[范思哲]的创始人),而此人恰好有一张伪造的西兰护照,这样“Versace”与“西兰”之间就生成了一根链条;那么 Versace 相关的图像就可以被纳入西兰的品牌。再比如某段时间里用 Google 去搜“Sealand”,根据那时 Google 的匹配算法你也会得到“Seal and Heidi Klum”相关的结果;如此一来,相当于用“Sealand”这个文本符号索引了本属于“Seal and Heidi Klum”的图像资料。

西兰品牌提案——珠宝盒(Jewel Box),随《Uncorporate Identity》出版。(设计及编撰:Daniel van der Velden 和 Vinca Kruk)

互联网时代中,图像信息与符号索引之间呈现出愈渐复杂且不断流动的网状联结或交叉引用。这个时代里,关于视觉形象的识别、国家地位的认可也不再存有固定的、结构化的秩序,更无法仅凭个人之力去限定或掌控。藉西兰公国的形象设计实验,Metahaven 展示出如何以平面设计为手段来逆转传统的“符号—图像”生成逻辑,打破陈旧的“符号—图像”绑定关系。

解密维基解密

提到维基解密(WikiLeaks),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什么图像?银发飘逸的 Julian Assange?悬挂在官方网站一角的沙漏形标志?——上方浊暗的地球宛若熔化分解,受重力的牵引滴落不止;下方一颗明净的行星正在凝聚新生。标志的设计师是谁?创意来源和方案形成的过程又怎样?在维基解密进入公众视野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枚略带超现实主义味道的图标跟这个组织本身一样,是一个谜。

Julian Assange,维基解密主编与发言人。(摄影:Espen Moe)

《记忆的坚持》(La persistencia de la memoria),Salvador Dalí 的超现实主义代表作。Metahaven 认为维基解密的标志跟 Dalí 笔下那些变形的钟之间有种默契。(来源:About.com)

对于标志背后的故事,Metahaven 似乎有着超出常人的好奇心。网站 Logoblink 在二〇一一年五月发表过一篇文章,就其创意来源和设计手法进行猜测及评论,但作者也不知设计出自何人。次年十月,署名为 Heronimous 的读者突然在评论中爆料,说标志原创者是自己的一位女性朋友,也是美术工作方面的伙伴;她来自澳大利亚的珀斯(Perth,西澳大利亚洲的首府),因曾在堪培拉与 Assange 同校,故而受邀创作。——这条简短的评论成了 Metahaven 解开谜题最初、也是最关键的线索。

纽约一家爆料网站 Cryptome 公开了维基解密组织建立之初的部分电子邮件。有一封显然来自标志设计师;信文讨论了图形方案及字体修改等问题,但附件“Logos new font.jpg”因 URL 出错而未能显示在网页上。有意思的是,Metahaven 直接从服务器上挖出了这幅 JPEG 图片,得以见到沙漏滴水标志的两个预备方案。另一邮件包含一份匿名名单,或许是初期成员列表;位列第三者被称为“太平洋地区的物理学者及插画师”(Pacific physicist and illustrator)。根据 Heronimous 的说法,那位从事美术工作的朋友是 Assange 在堪培拉的校友,而后者的确在堪培拉大学修习过物理学专业。“物理”和“插画”两条线索第一次吻合了。

左图是当前维基解密的官方标志;右图是“Logos new font.jpg”,展示了曾经的两个备选方案。(来源:WikiLeaks、Cryptome)

于是以“Heronimous”和“Perth”为关键词,Metahaven 从 Facebook 上搜到了 Heronimous Wang,还顺藤摸瓜地发现了一位名叫 Aśka 的女性插画师。从 Heronimous 相关的资讯来看,Aśka 似乎很像是他口中那位“美术工作方面的伙伴”。接下来可谓柳暗花明。凭借 Aśka 当时留在 MySpace 上的作品集链接,Metahaven 从 deviantART 社区中找到了她的不少画作。虽然没有跟维基解密直接相关的内容,但他们竟在其中两幅作品的水滴造型和蓝灰配色上看出了蛛丝马迹。另外,解密词条“Counterinsurgency”(反暴动)里配有一幅插画,签名为“Aska 2008”,图著称该作品来自“我们的漫画家 Aska Doliniska”。而 Aśka 又在另一份作品集的个人简介中这样写道:“物理是我的情妇,艺术是我嫡母亲,公路是我的老师。”至此,“物理”和“插画”两条线索再一次吻合。

之后 Metahaven 通过电子邮件联系到 Aśka,并进行了采访。这番曲折离奇的解密过程恍如侦探小说。然而关于维基解密,Metahaven 想要“解密”或“揭示”的东西远不止于此。

回到最初的问题:提到维基解密,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什么图像?Metahaven 非常重视这一点。在他们看来,维基解密已然成为地缘政治的参与者。如果用 Google 的图片搜索来查“WikiLeaks”,得到的结果绝非只有它的标志或 Assange 的照片;战争、著名政治家以及支持者和反对者的大量图像资料也会伴随而来。因而,维基解密已非单纯地在分发信息,而且还卷入到了某项市场化的竞争之中——关于理念,关于声誉,关于来自公众的认知。这里面存在着所谓的“图像经济”,它涉及的是一个图片资料及人物形象的集合,一种关于组织整体的视觉印象。简单来说,维基解密需要为自身的形象及其所代表的价值观做出恰当的定位:是傲慢鲁莽的不法分子,还是正直无畏的革命志士。此外从实用性出发,民众也需要一套清晰的格式来呼应相关的政治活动。早先乌克兰的橙色革命和在 Twitter 上声势浩大的伊朗绿色革命,都显示出特定、统一的视觉元素(比如颜色)对于政治活动中的形象识别具有重要意义。

二〇一〇年六月 Metahaven 致信维基解密,自荐为他们做形象识别的设计。Assange 很快回复,态度相当积极肯定。但随着“电报门”事件的展开,交流变得滞塞,给出的设计提案也都未被理会。之后 Metahaven 终于得以会见维基解密的组织,了解到因资金渠道封锁而出现的财务短缺。他们在后来的访谈中直言,维基解密的公众形象动荡起伏,因此事实上也很难设计出以一概全的视觉形象。结合其财务状况,Metahaven 决定转向更为具体实用的商品设计,售卖所得的现金也能稍解燃眉之急。

维基解密丝巾。(设计:Metahaven)

维基解密丝巾。(设计:Metahaven)

维基解密丝巾和 T 恤。(设计:Metahaven)

Metahaven 以维基解密的标志为核心元素,设计了一系列丝巾。其半透明的质地隐喻了维基解密自身的矛盾性:一面向全世界宣扬信息透明,另一面却对内部运作秘而不宣。初期部分设计中,Metahaven 颇为戏谑地将 WikiLeaks 的 W 和 L 处理成 LV(路易·威登)标志的样式,配有真人模特的展示照片也洋溢着时尚格调——你可以像奢侈品一样来穿戴它,也可以拿它来蒙住自己的脸;然而在这种时尚的魅力中却充斥着廉价和伪造。Metahaven 借此批判了依赖品牌地位的生产方式,也希望传递出一些观念:匿名性,以及价值获取方式的民主化。

平面设计:一种批判性的政治力量

Metahaven 的作品中,充溢着批判的语汇和政治的隐喻。

西兰意味着什么?——废弃的人造海上堡垒,大火候冰凉的钢铁甲板,前互联网时代里罗曼蒂克的创立传说,无政府主义的数据托管生意,离岸公司架构,无版权无进出口管制,政权合法化的博弈,内政和外交的丑闻……

若以为 Metahaven 仅仅将其看作是互联网泡沫中悲情的个人英雄主义,又或是赛博朋克式的科幻末世景象,都未免太过单纯。对西兰火灾后的“领土”可有印象?两个圆筒支起一块钢板——比照一下 Metahaven 工作室的 Π (pi) 形标志(或许也可以看成是个 M),会否油然生出一丝心领神会?今年初,Metahaven 在 MoMA PS1 举办了独立展览“云中岛”(Islands in the Cloud)。据说他们在现场摆了两罐品客薯片,上面架了一本 G. Deleuze 和 F. Guattari 的《千高原》(A Thousand Plateaus)。

MoMA PS1“云中岛”展览。(来源:Hyperallergic)

MoMA PS1“云中岛”展览。(来源:Hyperallergic)

冰岛数据避风港的品牌形象,在“云中岛”展出。(设计:Metahaven)

“最有趣的平面设计从来都不纯粹是设计本身。”Metahaven 很肯定平面设计作为批判工具所具有的影响力,但也承认这种力量必须跟具体的事物相结合;同时这种力量具有两面性。“平面设计可以改变事物,但在维持既有的事物时也很强劲。”因此志愿式的工作模式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Metahaven 不断自发地去寻找感兴趣的合作、同盟或对话。在志愿项目中,合作对象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客户,倒更像是一个公共的研究课题。维基解密需要的是什么?Metahaven 觉得应该是一种能够在谈判协商中展示的外交形象,而非纠缠于冲突对峙的情境;但这未必就是维基解密组织自身的想法。

“云中岛”上,Metahaven 还展出了他们中意的新课题——位于冰岛的又一个数据避风港。

参考资料Metahaven.Karen Archey, “Metahaven: Graphic Speculation”, LEAP, Issue 21, 2013.“Principality of Sealand”, Wikipedia.Kyle Chayka, “Graphic Design as Political Practice: A Conversation With Metahaven [Part 1] & [Part 2]”, Hyperallergic, 2013.“Who designed the WikiLeaks logo? Part 1: Emblem and Void & Part 2: An Interview with Aśka”, Metahaven (Tumblr), 2013.Rob Walker, “Branding Transparency”, The New York Times, 2011.

0
  • Follow FontKe on Wechat to get Zcode
  • Scan the Qrcode to participate in the SVIP lottery
Metahaven:批判性设计的元避风港 Comments
Guest Please obey the rules of this website. Unclear?
Metahaven:批判性设计的元避风港 Latest comments
No relevant comments